小学关于德育的家长会发言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接触并使用发言稿的人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大家知道发言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关于德育的家长会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关于德育的家长会发言稿1各位老师、家长,大家好!
我是我们班xx的家长,在那里我首先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正是你们的谆谆教导、精心培育,才使得刘译群在学习上、思想上和行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及各位家长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方法,下面我来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用爱心、耐心和鼓励、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征。自信是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未成年人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家长要经常地通过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表扬、鼓励,增强孩子做任何事情的自信心,不断强化“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能做得比别人好”的意识。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切忌急于求成,狠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孩子进行不断地批评、训斥,经常把他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甚至谩骂、体罚,这些都是摧毁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最可怕的毒药。
2、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情境,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生活则是孩子的第一个大课堂。其实生活是一个生动搞笑的大课堂,一个充满了真善美、假丑恶的大课堂。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用来教育孩子的素材和机会。比如,早上起床,我发现女儿养的蚕宝宝都结茧了,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她思考:看到蚕宝宝夜里不睡觉忙着结茧有什么体会?她立刻想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想到了辛勤采蜜的蜜蜂,我借机给她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她明确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家长抓住生活中的这些机会和情境,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比起单纯地说教,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理解,效果就应会更好。
3、帮忙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思维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成为孩子走向成才成功的强劲推动力。我认为习惯包括的资料很多,大致分为两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有意识引导一下就能够了,比如让孩子从多角度分析一下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在与同学相处中看待别人的优缺点等,家长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还是就应放在督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行为习惯涵盖的资料也很多,如:作息规律性,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礼貌用语的习惯,饮食习惯比如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节约的习惯,科学的消费习惯如养成积累和有计划地花钱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不断重复、修正、强化的过程,一个不断克服错误和不良习惯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不仅仅要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时时提醒,时时督促。
4、用平和的心态、平等的观念,与孩子交朋友,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有期望时时刻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以便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而孩子们喜欢的是能和他们一齐玩,一齐笑,能同情他们,能和他们共情的好朋友式的爸爸妈妈,这样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你。如果家长经常居高临下,满嘴大道理,动不动就大声训斥甚或责骂,这样做很有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孩子提前关掉与家长交流的大门,意味着家长的正面教育再也不可能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思想意识和外在的行为。
好啦,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认识,也能够说是设想,因为我做为家长在许多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不是很到位,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家长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小学关于德育的家长会发言稿2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家长来到实验学校东校区参加家长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今天,我们八百多名家长放弃了休息, 搁下手头的生意和工作前来参加家长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请允许我代表七年部五十名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一、东校区的设施、七年部的师资。
1、教学设施:
这所在原机电工程学校学校基础上重新建立的校园,倾注了财政局,教育局,我们学校等各方面的心血,每一项设施都坚持了比较高的标准。塑胶操场平整宽阔,教室宽敞明亮,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目前省内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的教师上课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使用课件。已经建成的生物实验室和即将建成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在全省都是一流的,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们又有独立的航模教室、软陶教室、微机教室、音乐教室以及心理健康教室。总之,实验学校东校区在教学设施是全省一流的,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
2、师资。
我们七年部的五十名教师大部分是去年九年部送走毕业生后,循环到七年部的老师。他们敬业精神强、专业素养好;团队精神强、协作互助好。
经过严格公正的招聘,还在兄弟学校调入了几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老师。可以说,现在七年级的教师团队是群英荟萃的优秀团队。有这支团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这届学生三年之后一定会给他们自己和家长、老师呈上一份可喜可贺的答卷。
二、我们教师团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取得的成绩。
1、勤奋。
实验学校的老师历来就勤奋刻苦,扎实肯干,这一点在我们七年部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老师的奉献精神,敬业态度表现在时时刻刻,体现在点点滴滴当中,要一一细数实在不胜枚举,我这里只举一两个我们独有的。
早七点前,所有的班主任都到班级。这一点是全市的中小学都达不到的。并不是我们的老师来校方便,我们有几位老师的孩子还处于哺乳期,妈妈上班孩子还在睡觉;有的老师孩子还在高考备考中;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家里老人需要照顾;还有穿街过巷道路较远的。但我们能克服种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时,我们的老师已经从锦城南北奔赴这个校区。这应该是我们高度负责勤奋刻苦的最好证明。所以,实验学校七年部的早自习秩序很好,效率很高。老师有这种精神,是八百多名孩子的幸福,是实验学校的光荣。其他老师也都到校较早,能及时上晨读,及时到班级辅导学生。这是我们的老师在半个学期的常规工作中的表现。
再举一个非常规工作的例子。昨天和前天按照规定,用一天半时间进行七年级的基线测试工作。按照正常的时间安排,这两天是十分松散的,早上九点中考试,中午休息的时间也非常长,下午放学时间也非常早。本来在考试期间我们老师是可以休息休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放松放松的。 ……此处隐藏9937个字……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的家长通过一次家长会,对自身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的能力也应有一个相应的提高,所以今天我也要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大家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说到成长似乎是孩子们的事,其实成长,不是孩子们的专利。成长是什么意思?就是人的知识、能力、阅历等逐步积累,人成长起来越来越成熟,以致越来越有成就。从一个小学生到一个初中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一个孩子到一个父亲或母亲等等,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孩子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道理是一样的。十几岁的孩子会对父亲说:“爸,你好伟大!”二十岁时会对父亲说:“爸,你还可以!”三十岁时可能会对父亲说:“爸,你那些想法都跟不上时代了!”四十岁恐怕会对父亲说:“爸,你不懂,安心养老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孩子在成长,而家长没有成长。因此,我想,为了孩子,家长也应努力成长。
1、要树立人生理想。
一些人,生活没有追求,安于现状,“喝点小酒,打点小麻将”,就自己而言,可能乐得其所;也许无伤大雅,但是,作为家长,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常言说的好啊,“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如今我们有的家长整天奔波赚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有房子住,不愁吃穿,就觉得此生足矣,再无所求。各位家长要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到了我们的年龄,社会竞争无比激烈,可能连基本生活也难维持,更谈不上一代更比一代强了!
2、家长也要严谨生活。
生存是第一需要就是吃、喝、拉、撒、睡。每位家长都在生活,虽然生活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但毕竟都在生活。但是,孩子呢?他们年幼无知,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家长的照管,而我们家长为此花精力实在太少了。请看这样一些现象,对照一下或许不在少数。早上,睡懒觉,就甩给孩子几元钱————自己去买早餐!孩子可能随便买点零食就上学了,也可能根本没买,或是贪玩买了小玩具。两节课下来,饿得两眼发花,甚至恶心呕吐。
再看,孩子蓬头垢面,浑身脏兮,衣冠不整,也来到了学校,一问:“你妈妈呢?”说是“打麻将去了。”又看,孩子放学回家了,进不了家门,以致深夜还在外面游荡,没吃饭,当然谈不上做作业了,父母呢。“出去玩了”。还有,老师布置作文《记一件快乐的事》,孩子紧皱眉头“没有。”“去过公园吗?”“没有。”“跟小朋友玩过游戏吗?”“没有”多么可怜的孩子啊!这种孩子,心理怎会健全?
性格怎会活泼?能力怎会提高呢?他们长大后,可能连他们的父母那种生活水准都很难保持。建议家长给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在孩子身上多投入一些,多一点关爱!
二、家长平时最关注孩子哪些方面。
1、要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养的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考试成绩。
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考高分,上好大学是唯一的目标。因此,他评价看学校升学率,评价孩子只看孩子的成绩单。对此,我都十分理解,但我们必须更注意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孩子一次考试不好,心里就不舒服,可是,孩子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却无所谓。我曾经问过很多学生,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竟没有几个学生回答是我的父母。不懂感恩,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是通过教学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研究的方法、表达的方法,这些是他一辈子有用的。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我强调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因为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就在过程之中。当然,我并不是不关注结果,但我关注的是大结果,不是一次考试的结果。一个真正好的老师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一个真正好的学校,培养的孩子决不是仅仅会考试。我们要教会他的是应付社会这个大考场。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一次考试二次考试,不仅仅是中考高考成绩,更要面对他的将来。“教学生六年,要为他三十年着想。”
2、要尊重孩子,尊重规律。
有位哲学家说茫茫人海,你见过两片相同的树叶吗?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的过程。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他有独立的人格,有个性,有他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可是,不少家长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克隆人。自己今生不能实现的理想,要小孩子去实现。自己今生成功的地方,孩子一定也要成功。比如很多家长会说:“你怎么会学不好数学,当年你爸爸数学在班上是第一名。”“我们全家的希望都是大学毕业,他怎么成绩这么差?”这种话我听得不少,每当此时,我都为这个孩子担忧。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虽然是我们生的,但他毕竟是另一人。
他不一定和你一样聪明能干,他也没义务去替你实现你过去的理想。想一想我们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有多少期望?我们有几个人完成了父母的心愿?可是我们今天不是都活得挺好吗,有几个觉得自己活得不如父母的?如果我们作为家长的想不透这一点,很容易对孩子苛求多,失望多。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我最怕听到家长这样训孩子:你给我好好读!你要下次再考不到多少名,我就要怎样怎样!这种语言暗示孩子读书是为了父母。一位学生因父母没有满足他的一个要求,便甩下一句话给父母:“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学习了!”如果一个人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讨别人高兴,那有多累!有多烦!别怪现
在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把学业当作负担,当作是父母的事。今天我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现在家庭生活日益提高,有的家长个人素质正逐年提高,这给我们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了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或许太渴望成功了,太渴望优秀了,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相应太高、要求过多。这让孩子整天背着父母的压力。有的家长孩子还没上初中,父母就已经谈将来出国留学的事情,谈考大学的事情了。有时孩子做错几道题或是发现孩子某个问题没学懂,马上焦急万分,好像明天就要中考高考一样。其实孩子的成长像一颗树一样,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都是有可能的正常的。孩子正是在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一切都做得完美,大家可能听说过“前十名”现象,不少上学时是第一名的孩子成人后反不如第十名的孩子,为什么呢?我想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因为这个第一名是在父母老师的高压下用尽了全部力气苦读出来的,耗尽了元气,也无法以读书为乐,一但没有了压力后,就不再那么苦读了;二是他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用死读书上了,没时间发展其它素质,长大后反而没后劲。
还有一个尊重教育规律的问题。人的成长是有时间过程的,教育是有规律的。一个孩子如果习惯不好,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也非一日之功。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太迫切,什么都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孩子一二个单元成绩不理想,就联想到考大学一定不行。老师一节课没讲好,就下结论这老师水平太差。我觉得这些都不够客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