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优秀发言稿汇编15篇
现如今,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发言稿,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你写发言稿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长优秀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家长优秀发言稿1亲爱的叔叔阿姨:
大家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家长会。作为学生代表,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作为二年级七班的一员,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座的叔叔阿姨们可能经常在外面忙,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当然,他们对我们班知之甚少。即便如此,你也不用担心。我想告诉你的是,高二七班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在为同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就刚刚通过的期中考试而言,分数是——,是学生前一阶段努力的结果。可能不能让你满意,但是你要相信你的孩子,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不是王(一班,四年级),我们也终究不会是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不自卑,我们有信心做的比他更好!如果没有家长会,今天(星期日)教室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如果看到孩子在学习,我觉得会很欣慰。你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班级里,有负责任的老师和热心的学生在帮助指导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作为一个孩子,我想在长辈面前说几句发自内心的话:我成绩的得失只能说明他有没有用心,学习方法和心态是否正确。不能成为你评价孩子的标准。以我为例。我妈骂我成绩不好,真的很难听。我知道她想让女儿乖,也不想对别人说:“哎,女儿上了高中数学就不及格了。”小时候想对叔叔阿姨们说:“你们在外打工,做生意,上班很累。你的孩子知道这一点。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知道父母宁愿更忙,以便为他们的孩子腾出时间学习。我们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我们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批评是一种激励,为了我们自己好。相信你的孩子,我们理解你。但作为家长,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当你打骂我们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到,在这个年纪,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都需要你的引导?
叔叔阿姨,真心希望你们能多了解,多了解孩子。适当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忘记宽容和理解。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对方改变,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家长优秀发言稿2大家好!我是xx的家长。很荣幸今天能跟大家一起交流经验,我孩子是这个学期转进来的。我对沙湾小学校风学风感到非常满意,我孩子刚转入沙湾小学显得陌生很不适应,在各位老师辛勤的教导、引导在很快就适应到新的学习环境中。以下是我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五要点: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2、帮助孩子计划远期和近期的目标。
3、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长在忙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4、周一到周四为保证孩子学习的质量不能让孩子看电视。
5、为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谢谢大家!
家长优秀发言稿3各位老师、家长,大家好!
天,很高兴,因为能与这些年轻而又漂亮的老师和家长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有关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真的感到开心。来之前,我就在想,来的家长几乎是80后的,你们身上一定有许多独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学习。因为你们年轻,思维,方法与我们不同。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我们的孩子们面对的21世纪,充满着各样挑战和竞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5—8岁,这一段时间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家长的希望,也是自古以来每位做父母的希望,家长们都想方设法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人,但在想方设法中常常会被我们忽略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今天我就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谈两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不要让成人的呵护,成为孩子自我服务的绊脚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有句话说形容得好:放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家长们宁愿辛苦自己,不愿让孩子受半点累。我认为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不一定是呵护,而细心引导,有时胜过你对他的的呵护。
二、不要让过分保护,形成孩子自理能力的拦路虎
“安全第一”,不可否认,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如果过度的保护可就会成为孩子的束缚。比如:本来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而我们却非要在一旁搀扶她小心翼翼地滑上滑下。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成人做的往往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束缚。我们都错误的认为孩子还小,需要的是呵护和教育,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还为时过早。因此,当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只要一看到孩子自己穿不好就会迫不及待地说:“穿错了,穿反了,别穿了,我来帮你穿。”其实我们不但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且这种做法不但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大大压抑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从小有了一种不良的意识:我什么也不会干,我什么也干不好,有大人帮我就行了,我不需要干这些,这些等到以后再做。因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现代家庭里一个普遍现象。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百般保护和限制下的小孩子怎么有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不可忽略的:
1、我们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如在教孩子学习穿衣扣衣服扣子时,我们可以为他示范,做得不好时要给予鼓励。我们让她自己尝试,慢慢的掌握方法,并且多表扬鼓励她这需要我们家长的耐心,不要在孩子做不好时,就亟不可待的,三下两手干脆自己帮孩子做了,这样势必影响孩子的能力提高。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孩子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用鼓励性语言,如:“你能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而言之,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不能今天让孩子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孩子做得不好或添麻烦,我们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 ……此处隐藏16101个字……妈妈的小口语老师呢。
第二:与书交朋友。我不懂事的时候还撕过书呢,妈妈打我的小手,爸爸却说撕书是因为我对书有好奇心,就让我撕,陪我撕,然后捡起被撕的纸片中美丽的图画指给我看,然后我就舍不得撕书了,然后我就喜欢上了乱翻书,再之后我爱上了读书,爱上在读书时把重点句子和好词好句做个标记,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爱上了写作。
有些小朋友语文、作文学得很辛苦,数学学得很吃力,我想如果你能多读书,积累得多了就有语感,就会在模仿中学会运用,就会熟能生巧,就会有很好的理解和变通能力,成绩就会噌噌噌地往上涨,自信心也会爆棚,生活也更加充实、快乐。
叔叔阿姨们可能会想: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与书交朋友呢,首先要培养我们对书的兴趣,多陪我们买我们喜欢的书,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然后再慢慢融入一些其他的书进来。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漫画书,可是讨厌科学,就可以买科学漫画书;如果喜欢马小跳系列小说,却讨厌数学、写作,就可以买《马小跳学数学》《马小跳快乐作文》
第三,我的读书感悟是: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是与智者对话,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增长见识、增强理解能力、培养真善美的情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好书太多,只要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喜欢阅读的,能让自己有收获的书都可以读。因为好书太多、时间有限,我们尽可能多读经受了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我在暑假里读完了一套14本的《拇指班长》,杨红樱的小说我也读了很多,我还读了很多外国经典的童话小说,如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作品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品。为了学好科学,我爸爸送了我一套《可怕的科学》,我很喜欢,基本读完了。为了增长历史知识,我读了《上下五千年》。为了让自己早日树立人生目标,我还看了一些名人传记,学习伟人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
最后我要借这个机会,感谢环境优美、崇尚风雅教育的振东小学对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视,感谢506班认真负责、充满爱心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教导,感谢父母和各位叔叔阿姨给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同学们给我的陪伴和支持!
谢谢大家!(鞠躬!)
家长优秀发言稿15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中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这个学期是高一第二学期了,经过第一学期的磨合,很多孩子已很好地适合高中高节奏的生活了,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许多思想跟我们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下如何教育孩子问题。
毋庸讳言,现在的高中生家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可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没什么经验,平时既要面对自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又要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和困惑。既然身为家长,就一定要负起责任,积极接受和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学会观察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乐于和孩子共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帮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青春期”、“危险期”,以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为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矗
第一、对孩子的学习要客观定位,定一个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
既不能因为孩子基础差、起点低而灰心、放弃、不闻不问,也不能期望值过高。虽然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真正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第二、不要总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
别人的孩子好赖无所谓,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就求全责备、批评、唠叨,不看孩子长处和优点,总渴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最终使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逆反,越来越自卑、退缩。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心性,努力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敢于接受和面对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和不完美。
第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因孩子独立而“失落”
随着孩子的长大以及成人感的增强,孩子从心理上独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相当于孩子第二次“断奶”。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千万不能不知所措,或陷入与孩子对立之中,将自己作为矛盾的一方与孩子纠缠不清,那样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严重化。问题的焦点在于: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对孩子发展认识滞后(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忽视了孩子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事实)。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现实是:到这个时期不能再把孩子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已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父母不应该为失去自己的权威而失落,而应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尊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遇事多同他们商量,同时学会倾听,以良好的沟通和朋友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第四、调整心态,把握时机,耐心观察和引导孩子
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等而忽视孩子的烦恼和“心事”。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想找家长帮忙、倾诉时,许多家长不是把握时机,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交流,而是不耐烦,甚至埋怨孩子事多,给大人添麻烦、不懂事等,从而错过了倾听孩子心声、引导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日久天长,孩子的问题越积越多,与家长的隔膜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导致家庭教育失败。高中生父母要积极调整心态,走出误区,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状态,体察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不耐烦,要善于因势利导,与他们共度难关。
第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自己又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实际上这只是个心态问题,只要端正了心态,一切问题就应刃而解。比如孩子放假的时候,牺牲点儿工作、应酬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度过,拉近距离,增进了解;平时多搜集一些有益的报纸、刊物,有选择地剪贴,提供给孩子,这是无声的关怀,含蓄的引导;对于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和孩子的书面沟通有时比语言沟通可能更容易、更有效。
第六、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
及时了解学生每月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每学期的家长会,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事实上想通过家长会解决很多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有特殊情况仍然需要家长通过电话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一股合力。
第七、做孩子心目中理想的家长。
每一位家长都想找到孩子心目中的一位理想家长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对家长的期望信息反馈中去寻找和思考。我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分资料:广东省家教研究会曾对初一至高二的872名学生进行对家长的角色期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你最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是:①心地善良,性格温柔;②勤劳朴素,会做家务;③关心子女思想学习;④教育子女讲究方法;⑤言行一致,说到做到;⑤知识丰富,好学上进。相反,“你最不喜欢怎样的母亲”的心理品质序列为:①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学习;②说话罗嗦,不相信子女;③脾气暴躁,打骂子女;④对子女溺爱迁就;③知识浅薄,不求上进;⑤只知柴米油盐,不关心国家大事。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最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中学生的要求是全面的,反映了对母亲为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整体素质期待。而在最不喜欢的母亲的品质中,把“不关心子女思想学习”列为首位,反映了当前母亲在子女教育中常见的突出缺陷。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